“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18年,甘肃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深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以农耕文化为魂、田园风光为韵、村落民宅为形、生态农业文本的乡村旅游,推进乡村观光旅游向乡村休闲度假和生活体验转型升级,以游兴村、以游强镇、以游富民,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质量和服务水平。《平凉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年)》中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在此背景下,华亭市安口镇以乡村振兴的“五大要求”为指导,以“五大振兴”为发展方向,以自然、乡土的乡村环境和人文民俗为基底,在整治提升乡村环境的基础上,增加休闲农业旅游项目,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使农村恢复生机和活力,进一步打造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的新型乡村。
一、项目区总体情况
项目区位于华亭市东部的安口镇西部,东与崇信县黄花乡相邻,西与华亭市相连,北接崆峒区大寨回族乡,南与神峪回族乡接壤。项目区由吴家堡村、朱家坡村、马家堡村组成,距安口镇12.5公里,距华亭市9.5公里。天平铁路、天平高速沿村庄南侧而过,南川河横贯全村,高速服务区也选址于此,目前处于建设中;平均海拔1260-1693米,年平均气温7.9℃,年平均降雨量609.2毫米,生态条件良好,茂林成荫,坡地众多,有山有水,有田有林,自然环境条件优越;内部交通仅有一条乡道硬化路,连通三个村庄,道路宽度为5米,沿路杂草丛生,道路绿化景观性较差;建筑多布局在沿街,为砖混结构建筑,多为坡屋顶,山坡上还存在部分老旧房屋目前项目区内吴家堡村和马家堡村产业以种植玉米为主,产业发展较为落后。朱家坡村自2015年后,走上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发展道路,引进高原夏菜,成立“朱家坡村绿色蔬菜种植合作社”,夏菜种植发展到350亩。接着探索发展休闲农业,建成日光温室10座,并配套相关基础设施,种植辣椒、黄瓜、西红柿等经济价值较高的蔬菜,交叉种植甜瓜、圣女果、甜玉米等时令果蔬,以休闲采摘的模式进行出售。

项目区位图
二、规划概述
指导思想: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拓展二三产业为重点,发掘乡村功能价值,延伸产业链条,开发特色化、多样化产品,提升乡村特色产业的附加值,促进农业多环节增效、农民多渠道增收,大力发展乡村产业,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规划理念:
1、坚持尊重自然生态景观。严格遵守景观的生态设计,充分尊重乡村原始的自然生态环境,栽本地树、种本地草、使用乡土材料,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景观。
2、注重乡土文化的发掘和延伸。考虑地域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等,尊重地方文脉,结合民风民俗,展示地方文化与民居特色。
3、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在村容村貌改造提升的同时,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整合房屋、土地、人力等资源将传统农业与“休闲农业”“现代农业”“智慧农业”和“休闲旅游”相结合,积极推进生态、农业、文化和旅游相融合。
4、“农旅双链”模式。以旅游开发吸引人气为起点,倾力打造成功的农产品及果蔬苗木品牌,农民跳出农家乐的局限,走入车间、工厂,成为品牌果蔬加工业的生力军。从而实现了旅游、现代农业两种产业互相促进和共同发展的联动效应。
5、“互联网+旅游+智慧民宿”模式。为本项目区民宿、农家乐进行基础设施和软件平台等方面的全方位升级改造,通过提供品牌培育和网络营销模式培训服务,构筑旅游智慧化发展模式,实现网络覆盖、电商平台入驻、在线交易、在线支付、全域全景导览等内容,用智能化、服务型的高端民宿把更多游客留下来。
规划目标:通过重新规划与设计,延伸与乡村振兴相关的产业链,考虑当地居民生活、生产需要,为村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带动乡村振兴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用地整合全方位、多因素、多角度,探寻“适度集聚”的整合模式。挖掘文化特色与生态特色,顺应乡村振兴肌理,采用模式设计+分类引导整治乡村振兴,注重生态文明、民俗文化等原生态资产的保护和发掘。提高设施配置标准,引入生态技术,实现绿色基础设施安全格局,打造清洁美丽、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乡村。
三、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
规划范围:涉及安口镇西部三个村庄,分别为吴家堡村、朱家坡村、马家堡村,规划区域向东经304省道进入安口镇,南邻陈家河村,西与马家坡村接壤,北邻刘家沟村。总规划面积为5.4565平方公里,约8184.75亩。

规划范围图
规划定位:规划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以自然丰水林田、精品现代农业、乡村文化民俗为基础,以天平高速服务区建设为发展契机,以产业现代化、景观田园化、旅游体验化的总体思路,整合项目区农业产业资源、乡村基生态资源,结合幼儿、青少年、中青老年人等全龄旅游人群的消费偏好,打造融合产业示范、观赏游玩、亲子科普、康养体验于一体,四季有景、全天候一站式体验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将其打造为平凉地区乡村振兴及文化休闲旅游示范区。
功能分区:规划形成“一环四区”的功能布局。“一环”指村庄内景观提升大环线;“四区”指湿地景观休闲区、休闲农业旅游区、生态循环农业区、现代农业示范区。

总体布局图 功能分区图

鸟瞰图1

鸟瞰图2
景观提升环线:以村庄内主干路两侧的景观提升及建筑改造、南川河道景观提升连通为景观提升环线,提升项目区整体环境形象。

街道景观提升 河道景观提升
湿地景观休闲区:本区域主要内容是对河道景观进行改造提升,对滩涂及空闲土地资源整合,设置水上亲子乐园、瀑布景观和极限漂流等休闲项目,打造湿地休闲景观。

湿地景观改造提升
休闲农业旅游区:本区域主要依托乡村民俗文化及农产品,规划建设农产品采摘园、乡村游乐场、乡村民宿、陶文化艺术中心等项目,提供农村休闲旅游服务。


休闲农业旅游区
生态循环农业区:本区域以山林环境为载体,规划以山地经济林和家禽、菌类养殖循环发展;另外将原有旧房屋进行改造,融合山林环境,建设智慧民宿,提供高端住宿体验。



生态循环农业区
现代农业示范区:本区域以村庄基本农田为基底,以现代农业为发展主体,规划建设智能玻璃温室、连栋阳光温室等,打造高科技、高品质、专业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


现代农业示范区